初秋行圃四首·其四
杨万里〔宋代〕
落日无情最有情,遍催万树暮蝉鸣。
听来咫尺无寻处,寻到旁边却不声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落日看来好像无情却最有情,催促千树万树上的蝉在傍晚时一齐鸣唱。
听着声音近在咫尺,却无法找到它们,一旦寻到它的近旁,却又没有了声响。
注释
圃:种植菜蔬、花草、瓜果的园子。行圃,即指在园子里散步。
咫尺:周制八寸为咫,十寸为尺。形容距离很近。
简析
《初秋行圃四首·其四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此诗首联将“无情”、“有情”形成鲜明对比,暗示落日虽然看似冷酷无情,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;颔联通过“催”字将落日与暮蝉联系起来;颈联写虽然声音近在咫尺,但却难以寻找声源的无奈与迷茫。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,也是对人生哲理的隐喻;尾联是对颈联的延伸。全诗情景交融,娓娓道来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,蕴藉深长,耐人寻味。
赏析
这是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古诗。它以描写蝉为目的,诗人杨万里写落日催暮蝉,蝉鸣声此起彼伏的情景,也写了闻蝉寻声,蝉儿闭口的情形,整首诗通俗易懂、真切传神、趣味横生。虽是即景写景,却亦具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情趣。
杨万里
杨万里(1127年10月29日-1206年6月15日),字廷秀,号诚斋。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)人。南宋著名诗人、大臣,与陆游、尤袤、范成大并称为“中兴四大诗人”。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“诚斋”二字,故学者称其为“诚斋先生”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,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,被誉为一代诗宗。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、清新自然,富有幽默情趣的“诚斋体”。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,且以此见长。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、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。著有《诚斋集》等。 4974篇诗文 260条名句
兰陵王·柳
周邦彦〔宋代〕
柳阴直,烟里丝丝弄碧。隋堤上、曾见几番,拂水飘绵送行色。登临望故国,谁识京华倦客?长亭路,年去岁来,应折柔条过千尺。
闲寻旧踪迹,又酒趁哀弦,灯照离席。梨花榆火催寒食。愁一箭风快,半篙波暖,回头迢递便数驿,望人在天北。
凄恻,恨堆积!渐别浦萦回,津堠岑寂,斜阳冉冉春无极。念月榭携手,露桥闻笛。沉思前事,似梦里,泪暗滴。
水调歌头·我饮不须劝
辛弃疾〔宋代〕
淳熙丁酉,自江陵移帅隆兴,到官之三月被召,司马监、赵卿、王漕饯别。司马赋《水调歌头》,席间次韵。时王公明枢密薨,坐客终夕为兴门户之叹,故前章及之。
我饮不须劝,正怕酒樽空。别离亦复何恨?此别恨匆匆。头上貂蝉贵客,苑外麒麟高冢,人世竟谁雄?一笑出门去,千里落花风。
孙刘辈,能使我,不为公。余发种种如是,此事付渠侬。但觉平生湖海,除了醉吟风月,此外百无功。毫发皆帝力,更乞鉴湖东。
如梦令·水垢何曾相受
苏轼〔宋代〕
元丰七年十二月十八日,浴泗州雍熙塔下,戏作如梦令阕。此曲本唐庄宗制,名忆仙姿,嫌其名不雅,故改为如梦令。盖庄宗作此词,卒章云:“如梦如梦,和泪出门相送。”因取以为名云。
水垢何曾相受。细看两俱无有。寄语揩背人,尽日劳君挥肘。轻手,轻手。居士本来无垢。